印尼清真产品风波:6款中国产品被撤,企业合规刻不容缓!
2025年4月21日,印尼宗教部清真产品保障执行局(BPJPH)联合印尼食药品监督管理局(BPOM)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了一批因产品含猪源成分被撤销销售许可的重大事件。此次被下架的9款产品中,6款来自中国,2款来自菲律宾,1款为印尼本土产品。
根据通报,BPJPH与BPOM依据2024年合作协议(PKS)第10号(BPJPH) 及药品食品清真监督专项法规(KS.01.01.2.06.24.05号)(BPOM),对印尼市场流通销售的药品、食品展开联合排查。通过实验室DNA检测及猪源性肽专项筛查,发现9种加工食品的11个批次产品均含违禁成分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:
7款已获清真认证的产品(涉及9个批次)因违规被强制撤回流通商品,依据2024年政府条例(PP)第42号处罚;
2款未标识非清真标签的产品因注册信息造假,遭BPOM依据2012年《食品法》第18号及1999年《食品标签法》第69号警告并责令下架,经营者立即撤回该产品。
监管升级,清真认证不是“一劳永逸”
查询网址:
https://bpjph.halal.go.id/detail/siaran-pers
https://news.detik.com/berita/d-7878384/bpjph-bpom-umumkan-9-produk-pangan-mengandung-babi
官方重申:清真认证是“法律承诺”
BPJPH负责人Ahmad Haikal Hasan强调:
“所有生产商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清真认证绝非形式化流程,是一种履行义务的机制,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。印尼清真证书代表产品全生命周期需符合清真标准,任何环节疏漏都将损害消费者信任。”
他进一步指出,BPJPH与BPOM将持续强化产品监管,并呼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举报违规产品(依据2014年《清真产品保证法》第33号)。
企业必读:此次事件为企业敲响警钟
清真认证“动态监管”:即使已获认证,产品仍需接受抽检,生产流程须全程可追溯;
标签信息“零容错”:未标识非清真标签、提供虚假注册信息将面临法律风险;
供应链“排雷”:需严格筛查原料、添加剂及生产设备,杜绝交叉污染。
法律后果提示:
首次违规:书面警告、行政罚款、产品销毁;
情节严重:撤销清真认证证书,列入黑名单。
事件影响,中国作为印尼重要贸易伙伴,此次事件或引发短期市场信任波动。建议相关企业:
建立清真合规专项小组,对接印尼BPJPH认证体系;
引入第三方检测,对出口产品进行猪源性成分预筛查;
完善溯源系统,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数据可查。
结语,印尼清真市场准入门槛正持续提升,企业唯有将合规刻入生产基因,方能在全球贸易中行稳致远。
湖南赛罗克,印尼官方清真 Halal 认证直属授权,国际清真机构中国独家代理,
千类产品综合认证解决方案专家,助力企业进入全球20亿人口清真市场;
涵盖:印尼官方 BPJPH 清真认证、印尼 MUl清真认证、马来西亚
官方 JAKIM 清真认证、美国 IFANCA 清真认证。
服务企业部分名录: